酷似明星张翰的发型与笑脸,夸张用力的拧螺丝动作,魔性的萨克斯音乐,连日来,“佛山电翰”在社交网络平台爆火。有人称,“我每天都看张翰打螺丝10分钟。”
一时间,“佛山电翰”甩手动作也出现“人传人”现象,在网络上引发了全民模仿热潮。消防员版、食堂版、空姐版、交警版、中医版、编辑版……各地“分翰”纷纷申请出战。
对于走红,“佛山电翰”在直播间中回应,自己从事直播行业已经有3年,他认为无论是直播还是打螺丝等职业,都值得被尊重。“我们是厂里的兼职,车间是比较自由的,平时手里拧的是椅子升降器的底盘,是正常出货的,直播是允许的,不会影响实际工作。”
他还表示,因为目前太多人关注,已经暂停直播,他会趁停播的这段时间进行自我沉淀、学习。
看似无意义的“甩手舞”重复动作,为什么能在全网走红并引发全网模仿狂潮?
在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朱立芳老师看来,“佛山电翰”的爆火出圈,是一个“短视频的二次传播与模仿”的典型案例,近年来成为互联网生态中一个明显现象。
她告诉记者,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·道金斯的模因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互联网的这一现象。自媒体创作者利用网络热梗、热门BGM、热门动作等进行互联网内容的自我复制和他者模仿,创造出大量的搞笑段子、表情包等互联网文化作品,这几乎成了互联网的常态。
具体到“佛山电翰”车间甩手动作被人模仿的个体案例,朱立芳分析他走红的主要几个原因。
其一,简单的动作加上动感BGM,很容易被二次模仿和传播。
其二,他的反差视频呈现了一个积极的打工者形象(虽然是兼职),给观看视频的人以积极的情绪价值,换个词说,这叫做“解压”视频。
其三,这种模仿和观看,不仅为个人提供宣泄情绪的窗口,同时也塑造了集体情绪。当有新的模仿视频出现,网民会立刻联想到原up主的欢乐视频,这种娱乐性的传播符号,已经脱离特定的个体,成为全民狂欢。
而在这场模仿与二次传播中,佛山电翰成了一个热梗,娱乐化的集体情绪裹挟着新的网民加入互联网狂欢中,网民成为新的社交议题的参与者和网络文化的表达者,这也满足了网民们的网络社交需求。
“类似的情况以前也发生很多次。”朱立芳说,“例如,全网模仿王蓉妈妈做饭,潘周聃,‘好嗨呦’,‘我是云南的’……这些热门视频中基本都可以看到模因传播的逻辑,未来也会有新的‘梗’出现。”